【劍獅埕】
自古以來,趨吉避凶即是華夏民族的共同習俗。早期科學不發達,人類往往將許多無法解釋又令人心生恐懼與不安的現
象,歸之為「超自然」的力量,為平安生存進而順利延續後代,遂發展出許多向神靈祈福及避免禍害的儀式,辟邪文化
因而逐漸盛行,辟邪物亦隨之而生。
民俗中用來制煞驅邪的辟邪物亦稱之為「厭勝物」,常見的有石敢當、風獅爺、劍獅、刀劍屏、八卦、太極等;不論何者,皆藉由辟邪物的造型與涵義,透過宗教儀式的安置,希望達到避煞祈福的作用,進而安頓人心。
辟邪物類型很多,而「安平」是台灣開發初期的人口聚集地,長久的歷史鑿出其特有的文化遺跡,一個小小的聚落,卻分別呈現著荷蘭、明鄭、清朝、日據等不同時期 的豐富史蹟、人文、建築等風貌,其中最具特色,且直至今日成為安平地區文化開發的主角,史蹟所守護重點的即是安平的劍獅。
【安平古堡】
臺灣城又稱王城、赤嵌城、安平城。原為荷蘭人所建,早期的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,所以把這座巍峨的域稱為紅毛城。日治時期改建後,稱為安平古堡,沿用至今。
北側有小門及樓梯,可下地下室的彈藥庫。上下兩層富有雉堞,突出的稜堡附設有瞭望塔,稜堡作為砲塔之用,各有大砲五門。整座城堡係以糯米汁、糖漿、砂與牡蠣殼粉調製而成。現存城牆數段及半圓形之稜堡殘蹟各一,其中以目前安平古堡殘蹟規模最大。